-
九月4日
-
克拉霉素为半合成14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,口服生物利用度高,在肺等组织中血药浓度高且持久,抗菌活性较红霉素强,对肺炎支原体则更能发挥其抑制蛋白合成的独特作用,不良反应较少。该药在本院用量较大,且科室分布广泛、用法多样,现将克拉霉素分散片的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,供临床参考。
1资料与方法
1.1一般资料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,从2011年9月9日至11月16日的门诊处方中,随机抽取45d内含克拉霉素分散片(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,250mg×8片)的全部处方。
1.2方法 用Exce12003记录患者性别、年龄、就诊科室、临床诊断及处方正文,利用排序功能统计药物联用、剂量、用法及疗程等。依据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》(试行)、药品说明书及公开发表的较有影响的文献资料等,从选药、使用频次、用量、药物联用、总剂量及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进行点评。
2结果
2.1处方分布 共检出含克拉霉素分散片处方230张,单用79张,占34.35%;联用抗菌药物35张,占15.22%;联用其他药物116张,占50.43%。
2.2性别和年龄分布男性患者145例,占63.04%;女性患者85 例,占36.96%。年龄分布:14岁7例,占3 . 04%,未见6个月以下儿童;> 14-18岁8例,占3.48%;> 18-60岁150例,占65.22%; >60-80岁48例,占20.87%;> 80岁15例,占6. 52%;年龄不详2例,占0.87%
2.3给药方法及时间所有处方均指明口服。作为分散片,克拉霉素可以在温水中分散后口服,但所有处方均未提及,这可能与克拉霉素有较强的苦味,分散后口服将更加困难有关。说明书中提到食物可稍延缓其吸收,但对生物利用度无影响。由于该药常引起胃肠道反应,故常口头叮嘱患者于餐中或餐后服用。
2.4给药间隔、剂量和疗程
2.4.1 给药间隔 该药说明书规定,成人推荐剂量为250mg,每天2次。严重感染时,剂量增加为500mg,每天2次,疗程为6一 14d。6个月以上儿童为7.5mkg,每天2次,也可按以下方法给药:62.5mg,每天2次(体质量8-11kg);125.0mg,每天2次(体质量12一19g);187.5mg,每天2次(体质量20一29kg);250.0 mg,每天2次(体质量30-40kg)。
2.4.2 给药剂量 被调查处方中的克拉霉素用法多样,与说明书的符合率不高。其中,<250 mg、每天2次者2例,占0.87%,患者均为儿童;250mg、每天2次者179例,占77.83%;250mg、每天1次者2例,占0.87%;250mg、每天3次者21例,占9.13%; 500mg、每天2次者20例,占8.70%;500mg、每天1次者4例,占1.74%;500mg、每天3次者2例,占0.87%。每天3次的用法,大多出自内科的某一低年资医生。
2.4.3疗程 疗程小于4d者4例,占1.74%;4 d者64例,占 27.83%;5-6d者20例,占8.70%;8d者102例,占44.35%;10-16d 者39例,占16.96%;20d者1例,占0.43%。说明书规定,疗程应为6-14d,结合被调查处方的临床诊断,其疗程稍偏短,这可能与《处方管理办法》规定普通处方不得超过7d量有关。本调查中,克拉霉素与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清除幽门螺杆菌(HP)的5张处方中,3例疗程为10d,1例为4d,1例为8d。
2.5临床诊断与用药合理性
2.5.1临床科室分布 呼吸内科87例,占37.83%;急诊内科39 例,占16.96%;消化内科6例,占2.61%;耳鼻喉科35例,占15.22%;泌尿外科34例,占14.78%;普外科10例,占4.35%;肿瘤外科6 例,占2.61%;血液内科7例,占3.04%;其他科室6例,占2.61%。
2.5.2 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(1)鼻咽及扁桃体感染;(2)下呼吸道感染;(3)皮肤及软组织感染;(4)急性中耳炎、肺炎及支原体肺炎、沙眼衣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及宫颈炎;(5)军团菌感染或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鸟型分枝杆菌感染或HP感染。
2.5.3被调查处方诊断分布鼻炎17例(7.39%),急性支气管炎18例(7.83%),慢性前列腺炎12例(5.22%),上呼吸道感染56例(24 .35%),咽炎9例(3.91%),支气管炎25例(10.87%),其他93例(40.43%)。
2.6药物相互作用 克拉霉素对氨茶碱的体内代谢略有影响,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,但氨茶碱剂量偏大时需监测血药浓度。克拉霉素会升高经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药物的血清浓度,如华法林、麦角类生物碱、环孢素、雷尼替丁、苯妥英、溴隐亭、洛伐他汀、他克莫司等,与地高辛合用会提高后者的血药浓度,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。被调查处方中,克拉霉素对临床治疗不利的药物相互作用基本未见
3讨论
用药患者中有儿童和80岁以上老人,说明书指出老年人的耐受性与年轻人相仿,因此,可以不减少剂量;国外有应用克拉霉素(15mg/kg)治疗7个月以下婴儿合胞病毒性支气管炎30例的报道,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有待大样本试验的证实。黎宏锐报道,克拉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疗效满意,未发现肝、肾功能异常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。
用于清除HP感染,奥美拉唑肠溶片(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)说明书推荐的剂量为三联用药:每次克拉霉素500 mg、阿莫西林1000 mg、奥美拉唑20 mg或每次克拉霉素250 mg、甲硝唑400 mg、奥美拉唑20 mg,用法均为每天2次。二联用药:克拉霉素500 mg(每天3次)、奥美拉唑40 mg(每人1次),口服。 HP只有在较强的酸性环境中才具有活性并造成溃疡,因此,用于清除HP感染需联用质了泵抑制剂。本次调查发现,克拉霉素与质子泵抑制剂联用抗消化道溃疡等的处方10张中与质子泵抑制剂的二联(克拉霉素250mg或500 mg,每天2次)以及与质了泵抑制剂、甲硝唑三联(克拉霉素500mg,每天2次)或与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二联(克拉霉素250mg,每天2次)的应用均与推荐用法不符。用法不恰当的处方多来自急诊内科,另有1张来自普外科,消化内科的用法则较为规范。Malfertheiner等指出,疗程14 d的疗效优于10 d,10d优于7 d,如能适当延长疗程,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疗效。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无相互作用,而与克拉霉素有协同作用。抗HP的三联用药处方多为奥美拉唑或埃索美拉唑与克拉霉素、阿莫西林组合,只有1例联用甲硝唑。有文献报道,HP对甲硝唑耐药已非常普遍,平均耐药率为75.6%,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为27.6%,但阿莫西林的平均耐药率仅为2.7%,说明被调查处方中联合用药的处方是合理的。
上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病毒感染引发的,但在感染第3天左右,大量被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变性、坏死、脱落,易发生细菌感染,故常加用抗菌药。虽然也有马剑宁等用克拉霉素 250mg、每天3次治疗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36例的尝试,但毕竟样本量太小,每天3次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法缺乏可靠依据。调查发现,处方中常联用维C银翘片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,高微华进行过类似研究,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给予口服克拉霉素加金叶败毒颗粒,总有效率为95.2%。
本次调查中有1张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处方,用药为克拉霉素(250mg,每天2次)加溴己新片。罗琳等研究指出,克拉霉素能抑制细胞内信号通路分子ERK1 /2磷酸化水平,从而发挥抑制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作用,故认为此处方是合理的。被调查处方的诊断中有12例慢性前列腺炎、2例附睾炎、4例淋巴结炎、1 例胆石症、1例血精、1例静脉炎,这些均超出了说明书的适应范围。前列腺炎可能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,克拉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等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,其14羟基的代谢物有较好的组织穿透性,在尿液及前列腺组织中浓度高。克拉霉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报道并不少见,胡斌和苏贻洲等分别用克拉霉素缓释片(0.5g,每天1次)、左氧氟沙星缓释片(0.5g,每天1次)及单用克拉霉素(0.5 g,每天2次)治疗慢性前列腺炎,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。前者还指出,克拉霉素可以作为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首选。本次调查中克拉霉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量均为250mg,每天2次,与报道的用法有出人。
本次调查中治疗鼻咽炎的剂量几乎全部为250mg,每天2次,符合说明书的推荐用法。Rubin等报道,克拉霉素(500mg,每天 2次)治疗2周后,化脓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的流变学等指标与健康者相似,纤毛摆动能力增加了30%。国内应用克拉霉素小剂量(250mg,每天1次)、长周期(4一12周)治疗慢性鼻咽炎的报道较多,并指出慢性鼻一鼻窦炎(CRS)是慢性炎性反应,没有致病菌的直接参与,对CRS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抗炎,而不是抗感染。克拉霉素主要通过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功能及抑制各种炎性细胞因子,刺激纤毛活动,恢复黏膜功能。国内外报道与说明书推荐的剂量及疗程均有出人,这可能与具体的病情有关,即化脓性鼻炎以抗感染为主,而慢性鼻炎以抗炎为主,但文献报道的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仍需循证医学的证实。
克拉霉素与氯吡格雷合用时,前者是CYP3A4抑制剂,而后者须经CYP3A4激活才能发挥药理作用,已有红霉素可降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报道,因此,克拉霉素对氯吡格雷的影响也值得关注。CYP3A4底物秋水仙碱与克拉霉素联用则可引发粒细胞缺乏症。Cer6nimo一Pardo等报道,克拉霉素与硝苯地平联用会发生代谢性相互作用,造成血管扩张性休克。本次调查未发现上述相互作用的配伍,说明本院医生在克拉霉素使用中对临床治疗不利的联用掌握较好。
有新观点认为,大环内酯类联用阝-内酰胺类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一些严重或难治的感染效果良好。大环内酯类对一些细菌的生物被膜有抑制作用,当细菌的生物被膜被大环内酯类破坏后,更利于阝-内酰胺类抗生素发挥作用。呼吸内科有数例与头孢拉定、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等二联使用治疗急性支气管炎,门诊治疗多为轻、中度感染,用法值得商榷。另有3例尿路感染患者,均联用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注射用头孢哌酮/舒巴坦,如此三联用药应为不合理用药。
总的说来,临床诊断与药物的选择较匹配,但用法、用量存在不少缺陷,少量处方在抗菌药物联用方面的合理性值得商榷。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药品说明书的学习,不常见的非推荐用法应与药房沟通。药师也应更新知识,更多地掌握适应证以外的用法,将处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临床,使药物治疗更趋合理。
摘自: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6月30日 第29卷第12期
尚茂林,李玉萍,李刚,柳森,柳树根,汪庆飞,解光自(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,安徽蚌埠 233040)
【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,你呢?】
- 评论:(0)
【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】